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科普文章 > 文章正文

我去种牙,为什么让我植骨,是忽悠我吗?

作者:杨晓燕  来源:  时间:2024-03-27 16:41:29  阅读量:

牙齿掉了,想去医院种个假牙,医生却说:种不了,得先植骨。这不仅增加了手术费用,治疗时间也变得更久。种牙前植骨真的有必要吗?

什么是植骨?
种植牙是一种缺牙修复方式,首先是在缺牙区的骨头里植入钛金属做成的种植体,再用一个叫基台的装置衔接固定上部的牙冠,达到恢复牙列完整。而想要种植牙牢固耐用,与术区的骨质骨量有着不可或缺的联系。
植骨,又叫骨增量技术。通过手术的方式,补充缺失的骨组织,增加牙槽骨的密度和体积,为种植体提供更好的支持和稳定性,减少其松动或脱落的风险。

目前常见的骨增量技术有:
引导骨组织再生术(GBR):将生物材料制成的生物膜置入口腔软硬组织之间,让整个成骨过程避免成纤维细胞的干扰,从而实现术区的骨组织修复。
骨劈开术(ARST):将牙槽嵴从中间劈开,使其分离成为颊舌侧骨壁,进而将牙种植体植入劈开后的裂隙中。
骨挤压术:在尽可能保留现有牙槽骨的前提下,利用骨挤压器逐级挤压种植窝,扩大直径,提高周围骨密度。
上颌窦底提升术:上颌后牙种植术区垂直骨量不足时,通过手术将上颌窦下壁位置提升,以便种植体植入新生空间里。
牙槽骨牵张成骨术(ADO):截断骨后,利用牵拉装置对两侧骨组织施加张力从而成骨,用于补偿种植术区骨量。
自体块状骨移植术:主要有上置法(onlay) 和内置法(inlay),上置法是将移植材料固定于牙槽骨表面以增加高度。内置法是将移植材料置入劈开的牙槽骨之间,同时可增加牙槽骨的宽度。目前临床上自体骨的主要来源是颌面部骨、髂骨、腓骨及肋骨等,其中下颌骨是颌面部最常见的供体部位之一。

植骨的作用?
造成牙缺失的原因有很多,一般包括牙外伤、牙周病、根尖周病等。当牙齿缺失后,牙槽骨会逐渐萎缩和吸收,如果牙槽骨质量不足,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持和稳定性,导致种植体无法获得良好的初期稳定性,就会影响种植手术的成败。

植骨的作用包括:
1、稳固种植体、提高成功率:若牙槽骨不适宜进行种牙时,强行植入种植体而不增加骨粉的话,容易导致种植牙不稳,甚至可能后期会发生脱落。
2、避免上颌窦穿孔:在上颌大牙牙根的上方,有一个空腔,称为上颌窦。如果上颌窦过大或者牙槽骨本身不多,缺牙区域的骨头顶部和上颌窦距离很近,强行种植的话会直接穿通上颌窦,造成感染甚至种植体发炎、脱出。
3、保护下牙齿神经:如果牙槽骨不足而强行做种植牙,除了会造成种植体不稳,还容易损伤牙齿神经,造成下巴和牙齿的麻木,严重情况会难以恢复。
4、维持美观:种植牙在后期会套上牙冠,这个牙冠的边缘应当位于牙龈下面以保证美观。但如果牙槽骨萎缩,没有植骨,这条缝就会暴露在牙龈上方,十分不美观,甚至影响生活质量。

具体什么情况下需要植骨?
1、牙周炎导致牙槽骨吸收
牙周炎是成年人牙齿脱落的主要病因之一。这是一种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(包括牙龈、牙周膜、牙槽骨等)的慢性炎症,最早会出现牙龈红肿、牙龈出血,慢慢的骨头也会被破坏、高度变低,牙齿出现松动、移位、脱落。不少缺牙患者就诊时患有牙周炎,需要先进行完善的牙周治疗,同时也需要植骨才能顺利种牙。
2、长期缺牙导致骨量不足
牙齿就像树木,牙周组织相当于土壤,坚固的牙齿可以防止“水土流失”,牙齿缺失后,由于缺少咀嚼时牙根的生理刺激,牙槽骨可能会逐渐流失。临床上,一些长期缺牙的患者多存在骨量不足的问题。所以,在种牙手术之前需要对牙槽骨情况进行评估。如果牙槽骨流失严重,骨质条件不佳,医生会建议先植骨再种牙。
3、牙外伤导致颌骨缺损
比如运动摔倒、车祸等,不仅会造成牙齿外伤甚至脱落,还会导致颌骨受损、塌陷,以及骨缺损较多、骨连续性较差等问题,一旦缺损区骨组织塌陷、牙槽嵴形态缺损就很不利于种植修复,那么就需要将骨头的量“补足”、修整好形态后,才能种牙。
4、拔牙导致牙槽骨额外损失
拔除患牙时处理不当,可能导致牙槽骨创伤过大,更容易吸收、萎缩,进一步导致牙槽骨额外损失。

事实上,到底需不需要植骨主要取决于缺牙个人的牙槽骨情况,牙槽骨骨质条件好,那就不需要植骨;牙槽骨条件不好,就需要植骨。具体还需要到医院检查后,按照口腔医生的判断来决定。汕头口腔医疗中心提醒,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,牙缺失影响的不仅仅是口颌健康,会影响食物的摄入与营养的吸收,不断破坏身体机能。保持牙列的完整,是健康长寿的重要保证,当出现牙缺失时,建议选择专业口腔医疗机构,及时就医治疗。

【文章为科普用途,非宣传目的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,医疗内容请以医生诊断为准,部分配图来源互联网开放平台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】

看过本文的网友还看过:
推荐阅读
【微信扫一扫】 挂号/缴费/查询更快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