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科普文章 > 文章正文

30岁的牙,60岁的缝?这届年轻人的牙齿正在提前衰老

作者:杨晓燕  来源:  时间:2025-09-17 16:29:37  阅读量:
“从30岁开始,明显感觉到牙齿变稀疏了,松动塞牙,之前从来没有过!随着年龄增长,牙齿会越来越稀疏吗?”
最近门诊里,类似的提问越来越多。原本被当作“老年标志”的牙齿稀疏、松动,正在悄悄盯上30+的年轻人。很多人以为是年龄到了没办法,有人觉得“塞牙而已,忍忍就过了”,却不知道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变化,可能是牙齿发出的“求救信号”。​
牙齿真的会随年龄增长而变稀疏吗?今天就把牙齿稀疏的真相说清楚。​
 
牙齿稀疏的原因
不可否认,年龄增长确实会对牙齿产生影响。随着年纪变大,身体代谢变慢,牙龈会出现生理性萎缩,牙槽骨密度也会逐渐降低,慢慢变薄,牙齿失去支撑,牙缝自然会慢慢变宽。​
但这种自然老化的过程非常缓慢,通常到60岁后才会比较明显。30岁就出现牙齿稀疏、松动、塞牙,多是因为后天的因素,比如被忽略的牙周病、乱用牙齿的坏毛病,这些因素比年龄增长更伤牙。​
1、牙周病​
很多人刷牙时看到泡沫带血,只会想着“今天刷太用力了”,从没往牙周病上想。但这其实是牙周病的早期信号——牙菌斑和牙结石堆积在牙龈和牙齿的缝隙里,就像看不见的“小虫子”,一天天啃食牙龈和牙槽骨。​
牙槽骨是牙齿的“地基”,地基被掏空了,牙齿就会像没扎根的树一样,慢慢松动、移位,牙缝越变越大。​
2、错误用牙​
牙齿的受力有上限,咬啤酒瓶盖、撕包装袋、啃硬坚果,都会让牙齿承受额外的压力,时间长了就会出现倾斜、移位,进而产生牙缝。​
还有人刷牙方式不对,横着拉锯式刷牙,看似刷得认真,实则会不断刺激牙龈,让牙根暴露出来,原本藏在牙龈下的缝隙露出来,看起来就像牙齿变稀疏了。单侧咀嚼也是个大问题,长期只用一边牙齿吃饭,会让这侧牙齿过度磨损、移位,另一侧则因长期不用而退化,两边牙缝都可能变大。​
3、缺牙不补
不少人掉了一颗牙,觉得不影响吃饭,就拖着不补。但牙齿是相互依存的“团队”,一颗牙缺位后,旁边的牙齿失去支撑,会慢慢向空缺处倾斜,对面的牙齿也会因为没有咬合对抗而逐渐伸长。慢慢的,缺位周围的牙缝就会明显变大,甚至整排牙的排列都会乱套。​
 
如何预防牙齿变稀疏?
1、刷牙用对方法​
工具选对:别买硬毛牙刷,软毛才不会伤牙龈;牙膏选含氟的,能预防蛀牙;牙缝大的人一定要备牙线或冲牙器,刷牙只能清理牙面,牙缝里的残渣得靠它们。​
手法要对:牙刷倾斜45度对准牙龈沟,小幅度上下震颤,每个牙面刷10秒,牙齿内侧、咬合面都不能漏,坚决别横着“锯”牙齿。每天早晚至少各刷2分钟。
2、每年洗牙1次
“洗牙会把牙缝洗大” 是最常见的误区。其实洗牙是清除牙齿表面的牙结石,那些让你不觉得牙缝变大的东西,很可能就是堵塞牙缝的牙结石。洗掉后虽然暂时觉得牙缝明显,但这是在拯救被牙结石侵蚀的牙龈,反而能阻止牙缝进一步变大。除了洗牙,每年做一次口腔检查也很重要。
3、别让牙齿“干重活”​
硬东西别用牙咬:开瓶器、剪刀、坚果钳这些工具不贵,别让牙齿替它们“打工”;​
咀嚼习惯要改:吃饭时两边牙齿交替用,别长期单侧咀嚼;​
甜食酸食要控制:糖果、蛋糕、碳酸饮料会腐蚀牙釉质,让牙齿变脆,偶尔吃可以,但别天天碰。​
4、缺牙3个月内及时修复​
不管是龋齿烂掉的、还是意外碰掉的牙,建议在3个月内修复。现在修复缺失牙有三种选择:活动假牙便宜但舒适度一般,烤瓷牙需要磨小邻牙,种植牙价格高但效果接近真牙,具体选哪种可以让医生根据你的情况推荐。早补一天,旁边的牙齿就少倾斜一分,整排牙的稳定性也能保住。​
 
牙齿已经稀疏松动如何补救
轻度牙缝大:如果只是牙龈退缩,没有明显松动,先洗牙+龈下洁治,定期管理,控制好牙周病,阻止牙缝继续变大。汕头口腔医疗中心牙周科医生表示,如果牙齿出现轻微松动,可以进行松牙固定,就是通过夹板把松动的牙齿和旁边的健康牙连接在一起,共同承担咬合力,减轻患牙的牙周负担,提高咀嚼效果。
中度稀疏:牙齿有轻微倾斜但牙槽骨还好的,可以做牙齿矫正,把牙齿拉回原位;如果不想戴牙套,也能做瓷贴面,快速遮盖牙缝,美观又耐用。​
牙齿缺失:牙槽骨流失多的,在牙周系统治疗的基础上,需要进行骨增量,等骨头长好再做种植牙或固定桥修复。
 
最后提醒大家,牙齿变稀疏从来不是突然发生的,刷牙出血、咬东西没力气、牙缝越来越大,这些都是牙齿在喊 “救命”。只要及时看牙,大部分问题都能解决。觉得文章内容有用的话,也别忘了转给家里人,一起守护牙齿健康!

【文章为科普用途,非宣传目的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,医疗内容请以医生诊断为准,部分配图来源互联网开放平台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】

看过本文的网友还看过:
推荐阅读
【微信扫一扫】 挂号/缴费/查询更快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