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科普文章 > 文章正文

14岁孩子下巴后缩还能矫正吗?

作者:杨晓燕  来源:  时间:2025-07-22 16:44:20  阅读量:
“医生,我家孩子14岁了,最近发现下巴有点往后缩,现在矫正还来得及吗?”经常有家长询问,孩子十多岁了,下巴后缩还能不能矫正?答案是:有机会,但必须抓紧时间!
 
14岁是矫正下巴后缩的 “关键节点”​
一般来说,孩子从 10 岁左右进入青春期,骨骼开始快速生长,尤其是颌骨(包括下巴所在的下颌骨)会迎来生长高峰。​
女生的青春期发育稍早,通常在10-14岁进入生长加速期,14岁左右可能接近生长高峰期的尾声;男生则相对滞后,12-16岁是生长黄金期,14岁往往正处于生长高峰中。也就是说,14岁这个节点,女生还有最后的生长潜力可以利用,男生的矫正机会则更为充足,但无论男女,都已经进入了“时间不等人”的关键阶段。​
下巴后缩本质是下颌骨生长不足,就像原本该长到10厘米的骨头只长了7厘米。青春期的时候,骨骼里的“生长细胞”还很活跃,就像土壤还很肥沃,此时通过科学干预,能引导下颌骨继续生长;一旦过了青春期(通常女生16岁后,男生18岁后),骨骼基本定型,再想让骨头“长长”就很难了。​
 
孩子的下巴后缩的原因
下巴后缩主要有这几个常见原因:​
遗传因素占大头,如果父母有下巴后缩的情况,孩子出现类似问题的概率会更高。但遗传不是绝对的,后天因素也会推波助澜。​
比如不良习惯,比如长期口呼吸,孩子睡觉时用嘴巴喘气,会导致下颌发育受限;还有咬手指、咬嘴唇、托下巴等习惯,会持续给下颌施加不正常的压力,久而久之就会让下巴“越长越往后”。​
腺样体/扁桃体肥大也是原因之一。很多孩子因为腺样体肥大堵塞气道,不得不长期用嘴呼吸,不仅会导致下巴后缩,还可能伴随龅牙、面部发育不对称等问题,这种情况需要先解决气道问题,再进行正畸矫正。​
 
14岁矫正下巴后缩,能做些什么?​
这个时候我们还可以抓住剩余的生长潜力,用科学方法引导下颌生长。具体怎么做,要根据后缩程度来定:​
轻度后缩:这类孩子幸运的是骨骼问题不严重,此时可以用功能矫治器,通过特定的设计,在孩子咀嚼、说话时给下颌施加温和的力量,引导下颌向前生长。利用青春期生长高峰,通常1-2年就能看到明显改善。​
中度后缩:除了下颌发育不足,可能还伴随牙齿排列问题(比如龅牙、牙齿拥挤)。这时需要“双管齐下”:先用功能矫治器引导下颌生长,待下巴位置改善后,再配合固定矫治器排齐牙齿。有些情况还会用到“前方牵引器”,通过外力帮助上颌适当后移,让下颌有更多生长空间。​
重度后缩(下巴严重后缩,侧脸呈“鸟嘴状”):如果骨骼差异特别大,单纯正畸可能无法完全解决,但14岁干预仍有意义。此时需要正畸医生和正颌外科医生联合评估,青春期先通过功能矫治器和生长改良治疗,尽量促进下颌生长,减少骨骼差距。这样即使成年后需要正颌手术,手术难度和风险也会大大降低,术后效果也更自然。​
 
这些“黄金法则”家长一定要记牢​
别错过最后的时间窗口:女生 14 岁、男生 14 岁,前者是 “末班车”,后者是 “快车道”,但都不能再等。我们在临床上见过太多家长觉得“孩子还小,再等等”,等到 16-18 岁才来检查,此时骨骼生长基本停滞,只能通过牙齿代偿改善,下巴后缩的问题很难根本解决。
先做全面检查再决定方案:发现孩子下巴后缩,第一步不是急着戴牙套,而是去正规医院正畸科做全面评估。需要拍头颅侧位片、口腔 CT,取牙齿模型,医生会测量骨骼角度、牙齿位置,判断后缩原因和程度,制定个性化方案。千万不要随便“看一眼就戴矫治器”,错误的干预可能加重问题。​
改掉不良习惯:如果孩子有口呼吸、咬手指等习惯,需要在矫正期间同步改正。比如口呼吸的孩子,需要先检查是否有腺样体肥大,必要时手术切除,然后通过训练让孩子学会用鼻子呼吸。这些习惯不改,即使戴了矫治器,效果也会大打折扣。​
孩子配合度决定效果:功能矫治器需要每天坚持佩戴足够时间,刚开始可能有点不舒服,孩子容易抵触。家长要耐心引导,让孩子明白矫正的重要性。
 
及时干预,大部分孩子都能拥有漂亮下巴​
作为医生,我想告诉家长:14 岁发现下巴后缩,不是“没救了”,而是 “要抓紧了”。青春期的生长潜力是大自然给的“矫正礼物”,只要抓住这个机会,通过科学的干预,大部分孩子的下巴都能恢复正常位置,不仅颜值提升,咀嚼、呼吸功能也会更健康。​
如果您发现孩子有下巴后缩的迹象,或者不确定是否需要矫正,不妨尽快带孩子去正规医院检查,及时行动,永远不晚。

【文章为科普用途,非宣传目的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,医疗内容请以医生诊断为准,部分配图来源互联网开放平台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】

看过本文的网友还看过:
推荐阅读
【微信扫一扫】 挂号/缴费/查询更快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