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科普文章 > 文章正文

如果你正在服用这几种药,拔牙一定要注意

作者:杨晓燕  来源:  时间:2025-07-29 17:26:29  阅读量:
上周,口腔中心惠民门诊来了位捂着腮帮子的大爷,他说右下后牙疼了半个月,想赶紧拔掉。可当医生询问用药史时,大爷支支吾吾说自己常年吃“通血管”的药,却记不清具体名字。检查发现他的智齿周围已经化脓,必须尽快拔牙,但他服用的抗凝血药却可能导致拔牙后出血不止。这样的案例在临床很常见,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,正在服用哪些药物时,拔牙前一定要格外注意!
 
抗凝血药:拔牙前别擅自停药
抗凝血药是拔牙时最需要警惕的药物,常见的有阿司匹林、华法林、氯吡格雷、利伐沙班等,多用于预防脑梗、心梗、房颤等疾病。这类药物会降低血液凝固能力,拔牙时可能出现伤口出血不止的情况,严重时甚至需要缝合止血。​
但这并不意味着必须停药。是否停药、停多久,要根据药物种类和患者病情决定,必须在心脏科和牙科医生共同评估后,制定停药方案,千万不要自己做主。​
 
降压药:警惕 “体位性低血压”​
体位性低血压又称为直立性低血压,就像身体里的血压调节器突然失灵,当快速站起来时血压会明显降低,可能带来头晕目眩等症状,也可能完全没有感觉。
高血压患者拔牙前要注意这几点:​
拔牙当天正常吃降压药,避免血压波动过大引发心脑血管意外;提前告知医生降压药种类,比如含“普利”“沙坦”“地平”等成分的药物,可能影响术中血压控制;拔牙前别空腹,起身时慢慢坐起,避免突然体位变化导致低血压;拔牙前血压建议控制在收缩压≤160mmHg且舒张压≤100mmHg范围内。​
 
激素类药物:影响伤口愈合要当心​
泼尼松、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会抑制免疫力、延缓伤口愈合,拔牙时可能出现这些问题:伤口愈合慢,容易感染;术后肿胀、疼痛更明显;长期用激素者可能出现骨质疏松,拔牙时易发生牙槽骨骨折。​
这类患者拔牙前要告知医生用药剂量和时长,医生可能会在术前24小时适当增加激素剂量,术后更要注意口腔卫生,必要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。停药不到2周者,需特别警惕肾上腺功能不足的风险,术中可能出现血压下降、心率加快等情况。​
 
降糖药:警惕低血糖和感染​
糖尿病患者拔牙的风险主要来自血糖控制不佳,而降糖药使用不当会加重风险。服用降糖药的患者拔牙注意事项:​
拔牙前正常吃早餐和降糖药,避免空腹导致低血糖;提前测血糖,最好控制在8.88mmol/L 以下再拔牙;用胰岛素的患者,拔牙当天可适当减少胰岛素剂量,避免低血糖;术后更要注意伤口护理,因为高血糖会增加感染风险,建议遵医嘱使用抗生素。​
 
抗生素:警惕过敏和相互作用
曾有患者拔牙前因为中耳炎正在吃头孢,他觉得都是消炎药就没告诉牙医。结果术后医生开了甲硝唑,两种抗生素联用导致他出现了恶心呕吐的反应。​
抗生素使用期间拔牙要注意:告知医生正在用的抗生素种类,避免重复用药或药物相互作用;对青霉素、头孢过敏者要提前说明,医生会换用其他安全的抗生素;服用甲硝唑、替硝唑期间及停药后3天内不能喝酒,否则可能引发头晕、呕吐等双硫仑反应;长期用抗生素者,口腔内可能有耐药菌,术后感染风险更高,需加强口腔清洁。​
 
拔牙前后的注意事项​
汕头口腔医疗中心医生提醒,无论服用哪种药物,拔牙前后做好这些事能大大降低风险:​
1、术前准备。列一张“用药清单”,包括药名、剂量、用法和用药时长,最好带上药盒给医生看;提前做血常规、凝血功能检查,尤其是长期服药者;选择上午拔牙,此时身体状态较好,出现问题有更多时间处理;拔牙前好好睡一觉,避免疲劳,当天不要化妆、涂口红,方便医生观察脸色。​
2、术后护理。咬紧止血棉球30-60分钟,中途不要吐掉或更换;24小时内不刷牙、不漱口,不吸允伤口,避免剧烈运动;术后2小时可吃温凉的软食,避免用拔牙侧咀嚼,不吃辛辣刺激食物;按医嘱吃药,别擅自加量或停药,出现伤口持续出血、剧烈疼痛、发热等情况及时就医。​
 
牙齿虽小,拔牙却不是小事。尤其是长期服药的中老年人,一定要把 “用药史”“过敏史” 等重要信息告诉医生,和医生做好沟通,制定安全的治疗方案,让拔牙既顺利又安心。

【文章为科普用途,非宣传目的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,医疗内容请以医生诊断为准,部分配图来源互联网开放平台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】

看过本文的网友还看过:
推荐阅读
【微信扫一扫】 挂号/缴费/查询更快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