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科普文章 > 文章正文

十几岁做牙齿矫正,以后牙齿会松动吗?

作者:杨晓燕  来源:  时间:2025-07-25 16:44:08  阅读量:
暑假期间,几乎每天都能遇到家长带着孩子来咨询:“医生,孩子牙齿歪歪扭扭的,想趁他十几岁赶紧矫正,但听说矫正后牙齿会松动,老了容易掉牙,这是真的吗?”今天就好好聊聊这个让无数家长纠结的问题。
 
牙齿为什么能被移动?​
要弄明白矫正会不会让牙齿松动,得先了解牙齿矫正的原理。
每个牙齿都不是直接长在骨头里的,牙根周围其实还包裹着一层牙周膜,再外面是牙槽骨。牙齿矫正的原理,是通过牙套施加的温和力量,让牙齿周围的牙槽骨发生“骨改建”:
当牙齿受到持续轻柔的力量时,受力侧的牙槽骨会慢慢吸收,而另一侧会新生成骨头,牙齿就慢慢“搬家”。这个过程中,牙齿周围的牙周组织会暂时处于调整状态,出现轻微的松动感,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。而这种松动会在牙齿移动到目标位置后逐渐消失。因为健康的牙槽骨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,矫正结束后骨头会重新致密,牙齿会恢复稳固。

牙齿矫正中的松动正常吗?
很多家长在孩子矫正过程中发现牙齿有点晃,就立刻担心“是不是出问题了”。其实矫正中的松动分两种情况,需要区别对待。​
正常的暂时性松动通常表现为吃硬东西时轻微不适,牙齿有轻微晃动,刷牙时没有明显疼痛或出血。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矫正初期或调整力度后,持续1-2周就会缓解,这是骨头适应调整的正常过程,说明矫正正在起作用。​
需要警惕的危险信号包括牙齿松动明显,持续疼痛且加重,牙龈红肿出血明显,甚至出现牙龈萎缩。这往往不是矫正本身的问题,而是口腔卫生没做好导致了牙周炎,或者矫正力度过大、方案不合理。​
在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规范的正畸治疗,因操作不当,导致病理性松动的发生率还是比较低的;口腔卫生不佳引发牙周问题的概率更高一些,这提醒我们:矫正中的口腔护理比担心松动更重要。​

十几岁就牙齿矫正真的好吗?​
很多家长纠结“孩子这么小就矫正,会不会伤牙齿”,其实十几岁恰恰是矫正的黄金年龄,反而能降低牙齿松动的风险。​
从生理发育来看,12-16岁青少年的牙槽骨还处于生长活跃期,骨细胞代谢旺盛,骨改建速度是成年人的2-3倍。这意味着牙齿移动时骨头修复更快,矫正时间更短,牙齿在新位置上能更快稳固。而成年后骨头定型,移动牙齿需要更长时间,反而可能增加牙周组织的负担。
从牙齿健康角度,青少年时期及时矫正错位牙齿,能避免很多潜在问题。比如排列不齐的牙齿容易藏污纳垢,长期清洁不到位会引发牙龈炎、牙周炎,反而导致牙齿松动。临床中常见到因错过矫正时机,成年后因严重牙列不齐引发牙周病,不得不拔牙的案例,这远比矫正中的暂时松动危险得多。​
 
家长必知的护牙要点​
要让孩子矫正后牙齿稳稳当当,家长需要做好这四件事:
首先要选对医生和医院。正畸是专业性极强的学科,需要医生精准把控力量大小和牙齿移动轨迹。建议选择正规医疗机构,查看医生的执业资质和案例经验,避免因医生不专业力量控制不当导致牙齿损伤。​
其次是坚持做好口腔卫生。矫正期间牙齿周围容易堆积食物残渣,必须每天早晚用正畸专用牙刷仔细刷牙,配合牙线、冲牙器清洁牙缝,每半年到一年洗一次牙。
遵守医嘱,避免咬硬物。矫正期间牙齿处于调整期,咬坚果、硬糖、冰块等硬物可能导致牙齿受力过大,增加松动风险。可以给孩子准备软毛牙刷、正畸蜡等辅助工具,减少口腔损伤。
最后是认真佩戴保持器。矫正结束不代表大功告成,牙齿在新位置上需要时间稳固,保持器能防止牙齿反弹。汕头口腔医疗中心正畸科医生表示,保持器通常需要佩戴1-2年,甚至终身佩戴。很多复发导致的牙齿问题,都是因为没坚持戴保持器。

十几岁孩子做矫正,只要选择正规机构、做好口腔护理,牙齿松动不仅不会发生,反而能让牙齿更健康。真正需要担心的不是矫正本身,而是因拖延矫正导致的牙齿问题恶化。​建议7岁左右带孩子做正畸检查,这个阶段既能抓住黄金矫正期,又能及时发现潜在问题,专业的治疗只会为孩子的口腔健康加分。​

【文章为科普用途,非宣传目的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,医疗内容请以医生诊断为准,部分配图来源互联网开放平台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】

看过本文的网友还看过:
推荐阅读
【微信扫一扫】 挂号/缴费/查询更快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