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科普文章 > 文章正文

牙齿不齐会遗传吗?该如何预防?

作者:杨晓燕  来源:  时间:2025-08-07 19:31:59  阅读量:
经常有家长咨询:“医生,我家孩子牙齿歪歪扭扭,是不是随我?这牙齿不齐真能遗传?”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牙齿不齐的原因,以及该怎么防。
 
牙齿不齐真的会遗传吗?​
汕头口腔医疗中心正畸科医生表示:会遗传,但不是绝对。​
就像身高、肤色会遗传一样,牙齿和颌骨的“长相” 也带着家族印记。临床中常见这样的情况:爸爸有“地包天”,儿子八九岁时也出现同样问题;妈妈牙齿拥挤,女儿换牙后牙齿也排不下。这是因为颌骨大小、牙齿数量和形态这些 “硬件”,很大程度上由基因决定。​
比如家族里普遍颌骨偏小,但牙齿个头大,后代就容易出现牙齿拥挤;若父母有“龅牙”“小下巴”等明显颌骨畸形,孩子出现类似问题的概率会比普通孩子更高。​
不过别太焦虑,遗传只是“种子”,后天环境才是“土壤”。
 
这些后天习惯,比遗传更毁牙齿​
很多家长以为牙齿不齐全是天生的,其实后天坏习惯的破坏力可能更大。​
孩子吃奶时奶瓶举得太高,会迫使下颌前伸,时间长了可能变成地包天;3 岁后还叼着安抚奶嘴睡觉,牙齿容易往外翘;经常用嘴呼吸(尤其腺样体肥大的孩子),舌头位置不对,会把上前牙推得越来越突,脸也可能变丑。​
还有咬手指、咬铅笔、偏侧咀嚼这些小动作,看似不起眼,却会慢慢改变牙齿排列。临床上有不少孩子,因为长期咬下唇,上门牙被推得向外突出,形成了明显的龅牙,而他父母的牙齿其实都很整齐。​
 
预防牙齿不齐,从出生就要开始
别等牙齿长歪了才着急,预防要分阶段精准发力:​
0-3岁:打好基础​
母乳喂养时,让宝宝含住大部分乳晕,避免只叼乳头(容易导致下颌后缩)。​
用奶瓶时,瓶身倾斜45度,不要让宝宝躺着喝奶(可能引发 “地包天”)。​
3 岁前戒掉安抚奶嘴和奶瓶,改用杯子喝水。​
3-6岁:纠正坏习惯​
这个阶段是“行为干预黄金期”,发现孩子咬手指、吐舌头、用嘴呼吸等问题,要及时纠正。嘴呼吸的孩子,先检查是否有鼻炎、腺样体肥大(这些问题会让孩子不得不张嘴喘气),治好原发病后,再训练用鼻子呼吸。​
6-12 岁:抓住矫正窗口期​
6 岁左右长出第一颗恒牙(六龄齿)时,一定要做窝沟封闭,同时让牙医评估牙齿发育情况。​
8-10 岁是颌骨发育的关键期,若发现 “地包天”“小下巴” 等问题,及时做早期干预(比如戴功能矫治器),能引导颌骨正常生长,避免成年后需要大手术。​
每年做1-2 次口腔检查,别等到牙齿全换完(12 岁左右)才看牙医,很多问题早期干预能省大事。​
 
已经出现牙齿不齐如何应对​
如果孩子已经有牙齿拥挤、咬合不正等问题,也不用焦虑。​
12岁前:早期干预效果好​
这个阶段牙齿和颌骨还有很大改造空间。比如轻度拥挤,可以通过扩弓器扩大牙弓,让牙齿有足够空间排列;“地包天” 通过活动矫治器,多数能在半年到一年内改善。​
12岁后:常规矫正正当时​
恒牙全部萌出后,就可以进行常规正畸治疗了。很多家长担心戴牙套会影响孩子学习,其实现在的技术已经很成熟,初戴时可能有点酸胀,但1-2周就能适应。而且青少年时期新陈代谢快,牙齿移动速度比成年人快,矫正周期通常更短。​
 
牙齿不齐既受先天遗传影响,更被后天习惯左右。作为家长,与其纠结“会不会遗传”,不如从孩子出生就做好预防:定期检查、纠正坏习惯、抓住干预时机,维护孩子口腔健康,让孩子笑容更加自信。​
 

【文章为科普用途,非宣传目的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,医疗内容请以医生诊断为准,部分配图来源互联网开放平台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】

看过本文的网友还看过:
推荐阅读
【微信扫一扫】 挂号/缴费/查询更快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