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科普文章 > 文章正文

戴牙套认真刷牙还蛀牙?牙医揭秘3个清洁误区

作者:杨晓燕  来源:  时间:2025-08-25 17:01:29  阅读量:
据媒体报道,辽宁一位女士戴5年牙套摘掉后,发现有8颗牙出现破洞,明明坚持早晚刷牙、饭后漱口,为什么还是逃不过蛀牙的问题?今天就来聊一聊,帮正在戴牙套或准备戴牙套的朋友避开牙套期坏牙的坑。
 
戴牙套让刷牙“变难”
我们日常刷牙,牙刷毛能直接接触牙齿表面,把食物残渣和牙菌斑刷掉。但戴上牙套后,牙齿表面多了托槽和弓丝,这些部件不仅会把食物残渣挂住,还会形成很多普通牙刷碰不到的死角。​
食物残渣会和口腔里的细菌混合形成牙菌斑,不断分解食物里的糖分,产生酸性物质,酸蚀牙齿外层的牙釉质,直至产生龋洞,形成蛀牙。
 
戴牙套期间清洁的三个“坑”
很多人觉得“我刷够 2 分钟了,肯定没问题”,但实际上,戴牙套期间,这3个容易被忽视的细节,才是导致坏牙的主要原因。​

1、牙刷选错了,等于白刷​
不少人戴牙套后还在用普通牙刷,托槽和牙齿之间的缝隙、托槽与托槽之间的区域,普通牙刷的刷毛伸不进去,牙菌斑自然就留在里面了。​
汕头口腔医疗中心正畸科医生建议,戴牙套可以使用正畸牙刷,这种牙刷的刷毛中间有凹槽,能刚好卡住托槽,既不会伤到托槽,又能刷到托槽周围的牙齿表面。另外,还可以备牙缝刷,就是像小刷子一样的工具,能伸进托槽和弓丝之间的小缝隙里,把藏在里面的食物残渣刷出来。​

2、刷牙只刷表面,漏掉关键区域​
很多人刷牙时只刷牙齿外侧,内侧和咬合面很少刷,戴牙套后更是如此。但实际上,牙齿内侧和咬合面也是牙菌斑容易堆积的地方,尤其是咬合面的窝沟,没戴牙套时就容易藏食物,戴了牙套后,食物残渣更容易卡在里面。​
刷牙时要“面面俱到”,分为三个区域 —— 牙齿外侧、内侧、咬合面。刷外侧时,把牙刷斜45度,对准托槽和牙龈之间的缝隙,轻轻来回刷;刷内侧时,同样斜45 度,注意不要用力过猛,避免伤到牙龈;刷咬合面时,用刷毛垂直于牙齿,来回用力刷,把窝沟里的残渣刷出来。​
另外,刷完牙后可以对着镜子检查一下,看看托槽周围有没有食物残渣,如果有,就用牙缝刷或者冲牙器清理干净。

3、吃完东西不及时清洁,细菌“疯狂繁殖”​
戴牙套后,牙齿表面不平整,吃甜食、黏性食物(比如巧克力、年糕、口香糖)后,食物残渣很容易粘在托槽和牙齿上。如果不及时清理,这些食物残渣会被细菌分解,产生大量酸性物质,加速牙齿被腐蚀的速度。​
这里要提醒大家:戴牙套期间,最好做到“餐后必清洁”。如果不方便刷牙,至少要用水漱口,把嘴里的食物残渣冲掉;如果吃了甜食、黏性食物,一定要及时刷牙,或者用含氟漱口水漱口。另外,尽量少吃甜食和黏性食物,比如糖果、饼干、碳酸饮料等,这些食物不仅容易粘在牙套上,还会加速细菌繁殖。​
 
牙套期护牙的关键动作
知道了容易踩的坑,接下来就说说具体该怎么护牙:

1、每天用“正畸三件套”清洁​
正畸三件套就是:正畸牙刷+牙缝刷+牙线(或牙线棒)。具体用法是:先用正畸牙刷刷遍牙齿的每个区域;然后用牙缝刷伸进托槽和弓丝之间的缝隙,每个缝隙刷3-5次;最后用牙线,从弓丝下方穿过,清洁牙齿邻面的缝隙,每天早晚各一次。​

2、定期涂氟​
戴牙套期间,牙齿更容易被酸性物质腐蚀,必要的时候可以定期涂氟。氟化物能在牙齿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,能抵抗细菌产生的酸性物质,还能帮助修复早期的脱矿。一般建议戴牙套的朋友,每3-6个月去医院涂一次氟,具体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口腔情况,听从牙医的建议。

3、定期复诊,及时处理问题​
戴牙套期间,牙齿和牙龈的情况会不断变化,比如可能出现托槽松动、牙龈发炎、牙齿脱矿等问题,这些问题自己可能察觉不到,但牙医通过专业检查能及时发现。戴牙套的朋友,一定要按时复诊,除了调整牙套外,还应让牙医检查一下有没有蛀牙、牙龈炎等问题。发现问题,及时处理,比如早期的蛀牙可以通过补牙修复,避免问题越来越严重。​
 
戴牙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从几个月到两三年不等,期间的每一次认真刷牙、每一次定期检查,都是在为拆牙套后拥有一口健康整齐的牙齿做准备。不要因为一时的麻烦,让辛苦矫正的牙齿留下蛀牙的遗憾。​

【文章为科普用途,非宣传目的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,医疗内容请以医生诊断为准,部分配图来源互联网开放平台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】

看过本文的网友还看过:
推荐阅读
【微信扫一扫】 挂号/缴费/查询更快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