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科普文章 > 文章正文

智齿会引发很多种疾病是真的吗?​

作者:杨晓燕  来源:  时间:2025-09-04 16:40:19  阅读量:
智齿是指人类口腔内,牙槽骨上最里面的四颗第三磨牙,由于靠近喉咙,它往往没有咀嚼功能,却可能会悄悄引发多种疾病,给口腔健康带来隐患。
 
现代人的智齿为什么容易出问题?​
古人长智齿是有用的。那时候吃的食物粗糙,需要更多牙齿咀嚼,智齿能帮上忙。但随着人类进化,颌骨越来越小,嘴巴里根本没地方给智齿“安家”。​
因此,现在大部分人的智齿都会歪着长(医学上叫阻生智齿),要么只露个牙尖,要么横着顶在邻牙上,甚至完全埋在牙龈里。这种生长状态,就是它引发疾病的根源。​
 
智齿可能引发的5种常见问题​
1、反复发炎
智齿周围的牙龈容易形成盲袋,食物残渣和细菌会藏在里面,刷牙也刷不到。一旦身体抵抗力下降(比如熬夜、感冒),细菌就会大量繁殖,导致牙龈红肿、疼痛,严重时半边脸都会肿起来,连张嘴说话都费劲,甚至会引发发烧。​
2、顶坏邻牙​
很多人没感觉智齿疼,却发现旁边的大牙开始疼,去检查才发现,是智齿的问题。因为智齿歪着长,会一直顶着邻牙,时间久了,邻牙和智齿之间的缝隙会藏满食物残渣,刷牙根本刷不到,慢慢就会蛀出洞。更严重的是,长期的挤压会让邻牙的牙根吸收,导致邻牙变松,最后可能需要一起拔掉。​
3、引发牙龈增生​
有些智齿只露出一点点牙尖,周围的牙龈会因为长期受到刺激,慢慢增生变大,形成一个“小肉球”盖在牙尖上, 不仅会让人感觉嘴巴里有异物,吃饭时还容易被咬到,导致出血、发炎。而且增生的牙龈里容易藏细菌,会反复引发炎症,时间久了还可能影响口腔卫生。​
4.、导致囊肿或肿瘤​
如果智齿完全埋在颌骨里,长期刺激周围的组织,可能会形成含牙囊肿——就是包裹着智齿的囊性结构。囊肿会慢慢变大,压迫周围的骨头和牙齿,导致骨头吸收、牙齿移位。更严重的是,少数情况下,长期的刺激还可能引发颌骨肿瘤。虽然这种情况比较少见,但一旦发生,治疗起来会很麻烦,甚至需要手术切除部分颌骨。​
5、 影响颞下颌关节
颞下颌关节就是我们张嘴、闭嘴时用到的关节,位于耳朵前面。如果智齿长期歪着长,会导致牙齿咬合不平衡,长期下来会影响颞下颌关节的功能。汕头口腔医疗中心医生提醒,很多人会出现张嘴时“咔咔响”的情况,严重时会感觉关节疼痛,甚至张不开嘴,影响吃饭和说话。这种情况治疗起来比较复杂,需要先拔掉智齿,再进行关节调理,恢复起来需要很长时间。

自查你的智齿需要拔吗?记住这 3 个判断标准​
很多人纠结:自己的智齿到底要不要拔?其实不用纠结,记住这3个标准,就能初步判断:
1、已经出现过发炎、疼痛、邻牙损坏、牙龈增生等问题的智齿,一定要拔,别等问题更严重;
2、拍牙片发现智齿歪着长、埋在颌骨里,或者位置不好,即使现在没症状,也建议拔,避免以后出问题;​
3、智齿位置很正,能正常刷牙,也没有挤压邻牙,吃饭时能正常咀嚼,这种情况可以暂时不用拔,但要定期检查,一旦出现问题及时处理。

这里要提醒大家:拔智齿不是小事,一定要去正规医院的口腔科,让医生拍牙片,详细评估智齿的位置和周围组织的情况,制定合适的拔牙方案。​
 
什么时候拔智齿合适?
理想的时间是18-25岁左右。这个年龄段的人,颌骨还没有完全定型,智齿的牙根还没完全发育好,拔起来相对容易,术后恢复也快,还能避免智齿引发其他问题。当然,如果错过了这个年龄段,只要身体条件允许,有需要的话也可以拔,只是恢复时间可能会稍微长一点。​
如果你不确定自己的智齿是否需要拔,建议及时去正规医院口腔科检查,让医生给出专业的建议。

【文章为科普用途,非宣传目的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,医疗内容请以医生诊断为准,部分配图来源互联网开放平台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】

看过本文的网友还看过:
推荐阅读
【微信扫一扫】 挂号/缴费/查询更快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