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科普文章 > 文章正文

每天一把粗粮,养牙、控糖、护肠胃

作者:杨晓燕  来源:  时间:2025-11-26 11:21:08  阅读量:
你真的会吃饭吗?
这个问题听起来可能有点奇怪。但在营养学家和牙科医生眼里,现代人或许真的“不会吃”了。我们的饮食越来越精细,越来越软糯,这让我们的牙齿缺少了“锻炼”,更让我们的身体错过了一种简单而高效的养生方式。
今天,我们就来重新认识一位被你忽略的健康伙伴,粗粮。它远不止是“管饱的食物”,更是你牙齿的“天然牙刷”、血糖的“稳压器”、肠道的“清道夫”。
 
对抗“用进废退”
中医常讲“齿为筋骨之余”,牙齿的健康是全身筋骨状态的缩影。现代牙科学也深信一个原则:“用进废退”。
当你长期只吃蛋糕、白粥、炖得烂烂的肉这些“细软饭”,你的咀嚼肌和颌骨得不到充分刺激,会逐渐退化。支撑牙齿的牙周组织也会变得脆弱,这可能导致牙龈萎缩、牙齿松动,年纪轻轻就面临“咬不动”的尴尬。
而像玉米、燕麦、糙米、豆子这些粗而不硬的食物,需要在口腔里被认真、反复地咀嚼。这个过程如同给面部骨骼做锻炼从而强健颌骨;还能按摩牙龈,促进血液循环,增强牙龈的抵抗力;同时充分的咬合力,让牙齿更稳固。
养生启示:
养生并非一味追求“柔软”和“易消化”。适当的“抵抗”和“锻炼”,才是维持身体机能的正道,而咀嚼粗粮,正是养生的第一步。
 
口腔清洁
除了锻炼,粗粮还是优秀的“口腔清洁工”。它的清洁工作分三步:
物理刷洗:粗粮富含的膳食纤维,在咀嚼时像一把柔软的小刷子,能刮走牙齿表面和缝隙的食物残渣与牙菌斑。
激发“天然漱口水”:吃粗粮需要更多咀嚼,这会刺激唾液大量分泌。唾液是口腔的“自洁神仙水”,能中和腐蚀牙釉质的酸性物质,抑制细菌,修复早期微小蛀牙。
不易残留:相比黏软的饼干、蛋糕,粗粮不易粘附在牙面上,从源头上断了细菌的“粮草”。
养生启示:
口腔是消化道的起点,也是呼吸道的门户。一个清洁的口腔环境,不仅能预防蛀牙和牙周炎,更能减少病菌入侵,维护全身健康。很多顽固的口臭问题,也源于口腔清洁不彻底。
 
血糖“稳压器”
像燕麦、荞麦、黑米、豆类等粗粮,升血糖速度远慢于精米白面。对于糖尿病患者或血糖偏高的人群,用粗粮替代部分主食,可以显著平稳餐后血糖,减少血糖波动。
而这一点,与牙齿健康息息相关。
糖尿病和牙周炎是一对“难兄难弟”。汕头口腔医疗中心医生表示,高血糖状态会降低身体抵抗感染的能力,加重牙周炎;而严重的牙周炎又会影响血糖控制,形成恶性循环。
因此,吃粗粮控制血糖,本身就是对牙齿和牙周组织的一种深层保护。
养生启示:
养生需要有“全局观”。粗粮通过控制血糖这个中间环节,同时实现了保护牙齿和预防并发症(如心血管疾病、肾病)的双重乃至多重目标。
 
维护肠道生态环境
粗粮中的膳食纤维,最终会到达肠道,成为肠道有益菌群的“口粮”。它们能:促进肠道蠕动,预防便秘;滋养益生菌,维护健康的肠道微生态环境。
肠道菌群的平衡,与免疫力、情绪甚至皮肤健康都密切相关。肠道健康了,身体的很多小毛病也会自然改善。
养生启示:
一口好的粗粮,既在入口处锻炼了牙齿,又在终点站滋养了肠道,贯穿了整个消化道的健康,是实现“由内而外”健康的基础。
 
如何轻松开启你的粗粮养生计划?
记住以下几点:
循序渐进:从在白米饭里加一把糙米、燕麦或红豆开始,让身体慢慢适应。
粗细搭配:粗粮比例控制在主食的1/3到1/2为宜,既获好处,又无负担。
充分咀嚼:这是关键!细嚼慢咽,才能让粗粮的养生效益在口腔阶段就最大化。
饮水充足:吃粗粮期间,请保证足量饮水,帮助膳食纤维在肠道中更好地工作。
不忘根本:汕头口腔医疗中心医生提醒,粗粮是优秀的养生伙伴,但它不能替代早晚认真刷牙和使用牙线。

参考文献
[1]聂启兴,胡婕伦,钟亚东,等. 几类不同食物对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[J]. 食品科学, 2019, 40 (11): 321-330.
[1]李兆钊,吴卫国,廖卢艳,等. 杂粮中辅助调节血糖功效成分研究进展 [J]. 中国粮油学报, 2020, 35 (07): 195-202.

【文章为科普用途,非宣传目的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,医疗内容请以医生诊断为准,部分配图来源互联网开放平台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】

看过本文的网友还看过:
推荐阅读
【微信扫一扫】 挂号/缴费/查询更快捷